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论文 »

关于我国刑法属地原则的理解、适用及立法完善/陈忠林

时间:2024-06-18 00:40:59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437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我国刑法属地原则的理解、适用及立法完善

现代法学 发表时间:199805
我国《刑法》第6
条第一款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外,都适用本法。”根据我国刑法学界的通说,该款即我国刑法空间效力属地原则的规定,正确理解我国刑法中的属地原则,实际上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如何理解《刑法》第6
条第一款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哪些属于该款中中提到的“法律有特别规定的”情况,以及如何认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内犯罪”。鉴于我国刑法学界对这几个问题的解释,多有与我国参与的有关国际条约、我国国际法学界以及刑法规定本身内在逻辑相悖,或者不甚清楚的地方,笔者愿谈一些自己的看法,望能得到学界同仁的指正。

一 如何理解《刑法》第6条第一款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
在如何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上,我国刑法学界的分歧主要表现在对《刑法》第6条第二款的规定,即在我国船舶、
航空器和驻外使领馆内发生的犯罪是否属于我国领域,是否属于我国刑法属地原则适用范围的问题上。

从刑法效力角度看,在我国船舶、航空器和驻外使领馆内发生的犯罪涉及到两个不容混淆的问题:一是在我国登记的船舶、航空器和驻外使领馆内发生的犯罪应否适用我国刑法;二是对在我国的船舶、航空器和驻外使领馆内发生的犯罪是否应根据属地原则适用我国刑法。对前者的回答必须以我国刑事管辖权的范围为基础,而对后者的回答则只能以我国领域的范围为据。这二者的区别在于:一国的刑事管辖权是一个没有地域限制的概念,因为一国的刑事管辖权不仅包括属地管辖,而且也包括属人管辖、保护管辖、普遍管辖和专属管辖(后面我们将看到,这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用来表示一国对该国船舶行使管辖的崭新的概念),除属地管辖外,后四种管辖的范围都与特定的地域没有必然的联系;而一国的领域则是一个必须有明确地域界限的概念,因为所谓一国的领域是一个国家能够行使完全排他性主权的地域范围,因而一国的领域只能是“国家主权管辖下的地球表面的特定部分”(注:王献枢主编高等政法院校规划教材《国际法》,第137页。)


目前我国刑法学界通说认为,根据有关国际法规定及国际惯例,应将我国的船舶、航空器和驻外使领馆理解为我国的领域,对在上述空间范围内发生的犯罪应根据属地原则适用我国刑法。笔者认为,我国刑法学界的这一理解,不仅不符合国外刑法学界、我国国际法学界在此问题上的主导性观点,更是违背国际法有关的基本原则,有悖于我国参加的有关国际条约和公约规定的精神。

(一)我国的船舶、航空器不应解释为我国领域

在一国登记注册的船和航空器是否属于该国领域,在国际法中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在我国刑法学界,除少数人外(注:参见高铭暄主编《刑法学原理》第一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第296页;
李恩慈:《论我国刑法空间效力的立法完善》,见高铭暄主编《刑法修改建议文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第188页。),
绝大多数的人都对此持肯定的态度。理由是根据国际惯例,在一国登记的船舶或航空器,不论是民用或军用,不论是国家所有或是私人所有,都是该国的“拟制领土”,旗籍国应对其享有属地管辖权。


从国际法的角度看,将船舶、航空器视为旗籍国的浮动领土,不能说一点都没有依据。因为,尽管我国国际法学界的主流认为认为对船舶、航空器适用旗籍国刑法属于属人管辖(注:王献枢主编高等政法院校规划教材《国际法》第84页。),但是,根据国际法学界“占主导地位学说(有争议!)(惊叹号为原作者所加—笔者),公海上的船舶是船旗国的国土”(注:
[德]英戈·冯·文希: 《国际法教程》, 知识出版社(1997),324页。)。而且我国国际法学界也有人认为,
国家属地管辖权中的“属地”“包括一国的领陆、领海、领空,也包括在该国注册的船舶、飞机、航空器和航空器”(注:陈致中:《国际法教程》,中山大学出版社,第61页。)。从各国刑法立法例的角度看,将对船舶、航空器内发生的犯罪适用本国刑法,规定在刑法的属地效力内的立法例也不鲜见(如法国刑典)。但是,笔者认为根据以下三条理由,不宜将我国的船舶、航空器视为我国“领域”。由于航空器问题与船舶问题颇有相似之处,这里就主要分析对我国船舶内发生的犯罪适用我国刑法,不宜理解为适用我国刑法属地原则的原因。

1.将一国船舶视为旗籍国领域的延伸与我国参加的有关国际公约不符。
关于对船舶上发生的犯罪管辖权问题,目前国际上有关船舶地位最全面、得到绝大多数国家支持的国际法依据,是我国1996年5
月参加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尽管笔者在国内尚未见根据该公约解释船舶地位的有关论述,但根据该公约的有关规定,应该说任何国家对在本国领域外的任何船舶,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该视为“该国的领域”。


严格地说,国家的领域是一个国际法中的概念,其内涵是“国家主权管辖下的地球表面的特定部分”(注:王献枢主编高等政法院校规划教材《国际法》,第137页。)。在一般情况下,
一国能够完全行使排他性的主权管辖的地域范围,就是该国领域的范围。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二条第一款规定,“沿海国主权及于其陆地领土及其内水以及邻接的……领海”。根据“不属于国家主权管辖下的土地是不能称为国家领土的”(注:王献枢主编高等政法院校规划教材《国际法》,第137页。)籍国可以对其行使属地管辖的传统观点。按笔者的理解,即使在公海上也如此。因为,该公约第89条规定“任何国家不得有效地声称将公海的任何部分置于其主权之下”。对一国船舶在公海上的地位问题,《海洋法公约》第92条专门规定,“除国际条约或本公约明文规定的例外情况外,在公海上应受该国的专属管辖”。这显然是明确地用“专属管辖”这一崭新的概念,否定了传统国际法有关船舶地位的“属地管辖”或“属人管辖”理论。


此外,海洋法公约还规定,一切民间或国有商用船舶等不享有完全豁免权的船舶,如在公海上涉嫌海盗、贩卖奴隶、从事未经许可的广播等非法行为,他国军舰、军用飞机有登临检查权(第110条);
如有上述非法行为,他国可以逮捕、扣押有关人员和船舶(第105条、第109条);上述船舶如果有违反沿海国法律和规章的行为,即使已经脱离他国领域,沿海国有自该国内水、领海和毗邻区开始的紧追权(第111条)。


特别应说明的是:根据该公约第32条、第95条和第96条规定的精神,就是在公海上的一国军舰和“专用于政府非商业性服务的船舶”也不应该理解为国家领土的延伸。因为,上述条文在规定旗籍国对该类船舶拥有的不属非旗籍国管辖的权利时,使用的也不是与国家领域有关的“属地管辖”,而是一个与主权相对应的概念:“完全豁免权”(关于豁免权的性质,笔者将在分析外交特权与豁免时说明)。

上面有关分析说明,就国际法的角度讲,在1995年3月15
日我国政府尚未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前,认为我国的船舶是我国领域的延伸,因而在刑法空间效力问题上应适用属地原则,应该说还有一些道理。但是,在此之后再坚持这种观点,就很难说和我国有义务遵守的上述公约规定的精神相符了。

2.坚持一国船舶是旗籍国领域的延伸,与国际法基本原则不符

相互尊重国家主权和土地完整是当代国际法最重要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当代各国规定刑法空间效力的所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一国的领土是该国行使主权的“对象和空间”、“尊重一国主权就应首先尊重一国领土完整,而尊重该国领土完整就是尊重该国主权的表现”,是当代国际法学界的共识。由于国家领土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排他性”,因而在国家领土主权问题上,相互尊重他国主权和领土完整这一国际法的基本原则,首先就表现为一国领域内不允许他国领土的存在。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一条规定,一国的内水,领海等都属于沿海国领土主权的范围。如果承认一国船舶是旗籍国领域的延伸,无疑是说在我国的内水和领海范围内,将会出现“将存在着不断变化着”外国的领域,出现外国的领土和我国领域并存并立,相互竞争的情况。用一国船舶是“拟制领土”的理论,来解释外国船舶在我国领域内的地位,难免有侵害我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之嫌;如果用这种理论来解释我国船舶在他国领域内的地位,在国际法学界恐怕很少有人会认为这认为符合相互尊重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国际法基本准则。在我国国际法学界,认为“根据领土主权原则,沿岸国对其港口内的外籍船舶上发生的刑事案件具有管辖权”(注:王铁崖主编高等学校法学教材《国际法》,第207页;

商业部关于标准化费用试行按项目补助的通知

商业部


商业部关于标准化费用试行按项目补助的通知

1981年11月13日,商业部

为贯彻“加强管理,切实整顿,打好基础,积极发展”的标准化工作方针,根据财政部、国家标准计量局(74)财企字第53号文和(78)财企字第17号文的精神(见附件一、二),在商业部系统中对承担制订、修订国家标准和部标准,试行按项目补助的办法。现通知如下:
一、制订、修订国家标准项目,经国家标准总局确认。部标准项目经部主管业务局和科机局协商确认,由科机局正式纳入计划下达。
二、纳入计划的制订、修订标准项目,由主办单位编报项目计划任务书和经费预算(按附表一、二逐项填报),由部主管业务局审查,提出意见送科机局。
三、编制、审查、确定补助经费预算,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管理条例》和(74)财企字第53号文及(78)财企字第17号文的规定办理。
1.补助经费的使用范围包括:会议费(仅限于公用部分,一般参加单位费用自理)、调研费、资料费(用于必要的参考资料的购置,标准草案的印刷等)、试验验证费(只补助材料消费,不补助人工费、设备折旧费,一般不补助设备购置费)。
2.补助经费重点用于基础标准。
3.制订标准需要进行的试验研究项目,应纳入各级有关的科研计划。属产品设计、新产品试制和科学研究项目中的技术标准,其费用应分别在各自项目内列支。
4.参加对口国际标准化组织各技术委员会的活动经费,由外事局列入计划。
四、制订、修订标准项目补助经费由部科技局核拨给主管业务局,主管业务局可根据经费预算和工作进度分期拨给各主办单位。各主办单位将补助经费分拨给各参加单位。
五、项目进行过程中,部主管业务局要定期进行检查。主办单位按计划年度每年年终及时向部科机局和主管业务局报告项目进行情况和经费使用情况。项目进行完了,要将实际全部经费支出情况(包括摊入成本和其它来源部分)和工作总结,报部科机局和主管业务局。国家标准项目同时要报国家标准总局。
六、补助费一般不予增减,结余部分归主办单位和参加单位留用,按照事业费节约留用一样处理。如因主观原因(如挪用违法渎职)致使该项目无法进行或拖延进度,发生的额外费用由主办单位自理。情节严重者,要酌情处理。
因故撤销标准项目,应视不同情况,部分或全部退回所拨经费。
七、商业部各专业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开展国、部标准验证活动费,按(80)商科字第10号文办理,活动经费较大者,可由部科机局给予适当的补助。
八、受款单位对所拨经费,由本单位财务部门管理,并按财务规定办理手续,年终实行决算。

附件一:财政部、国家标准计量局关于制订、修订工农业产品技术标准经费开支问题的通知(74)财企字第53号(1974年4月23日)
关于制订、修订工农业产品技术标准的经费开支问题,经我们研究,通知如下:
一、凡制订、修订国家标准、国务院各部标准和由省、市、自治区级发布的企业标准项目,所需调研、资料、试验、会议、办公等经费,由承担任务的单位负担。企业单位承担的,在生产成本内列支(构成固定资产的仪器设备,在更新改造资金内开支);事业单位承担的,在事业费内开支。由几个单位共同完成的标准项目,其费用由参加单位共同协商分担。费用较大的标准项目,承担单位负担确有困难,由国家标准计量局掌握的标准补助经费内酌情补助。
二、企业单位自己制订、修订的企业标准,所需费用列入生产成本(构成固定资产的仪器设备,在更新改造资金内开支)。
三、属于产品设计、新产品试制和科学研究项目中的技术标准,其费用分别在各有关项目内列支。

附件二:财政部、国家标准计量局关于贯彻落实制订、修订工农业产品技术标准经费开支规定的通知(78)财企字第17号(1978年2月11日)
加强工农业产品技术标准的制订、修订工作,对实现国民经济建设的高速度,保证产品的高质量,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加速四个现代化的进程,具有重要作用。为保证这项工作的经费开支,财政部、国家标准计量局曾以(74)财企字第53号《关于制订、修订工农业产品技术标准经费开支问题的通知》作了明确规定,但几年来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致使制订、修订工农业产品技术标准的工作受到影响。现在重申此项规定,请各级财政和有关部门切实按(74)财企字第53号文规定执行,将应开支的费用纳入年度预算或计划内,以利工作的开发。
至于国家标准计量局掌握的标准补助费使用问题,从四年来的实践看,需集中使用,主要补助重点国家标准项目,改变不论项目大小都分配一点资金的做法,从一九七八年度开始,实行按项目划拨补助费的办法。
附表1:
商业部标准化计划任务书
--------------------------------------------------------------------------
填报单位 |项目编号
|--------------------------------------------------
|项目名称
|--------------------------------------------------
(盖章) |报出日期
--------------------------------------------------------------------------
主要内容与要求
1、制、修订该项标准的主要目的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2、国内外水平和发展趋势。
3、需作哪些调查研究和试验验证工作。
4、起止时间。
--------------------------------------------------------------------------
承担任务单位与负责人
1、--------------------------------------------------------------
2、--------------------------------------------------------------
3、--------------------------------------------------------------
--------------------------------------------------------------------------
填报单位技术负责人 |填报人
|
|
(审核签章) | (签章)
|
附表2:制订、修订标准项目补助经费预算表
单位:元
--------------------------------------------------------
申请费用总金额|调研费|资料费|会议费|验证消耗材料费
--------------------------------------------------------
其中: 年 元| | | |
--------------------------------------------------------
年 元| | | |
--------------------------------------------------------
年 元| | | |
--------------------------------------------------------
| | | |
--------------------------------------------------------
附表3:向有关参加单位拨款计划
单位:元
--------------------------------------------------------
单位名称 | 承 担 任 务 内 容 |计划拨款金额
--------------------------------------------------------
本单 留用| |
--------------------------------------------------------
参加单位 | |
--------------------------------------------------------
| |
--------------------------------------------------------
| |
--------------------------------------------------------
部主管业务局审核意见: |填报单位技术负责人
|
| ------------------
(盖章) |
|填报人------------------
|
年 月 日 | 年 月 日
|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孟加拉人民共和国政府文化合作协定一九八九、一九九0和一九九一年交流执行计划

中国政府 孟加拉人民共和国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孟加拉人民共和国政府文化合作协定一九八九、一九九0和一九九一年交流执行计划


(签订日期1988年12月14日 生效日期1988年12月14日)
  为了进一步发展在教育、文化和体育领域的关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孟加拉人民共和国政府签订的文化合作协定第6条,双方就一九八九、一九九0和一九九一年执行计划达成协议如下:

 一、文化、艺术
  1.中方派艺术团或表演艺术家小组访孟。
  2.孟方派艺术团或表演艺术家(包括魔术师)小组访华。
  3.中方在孟加拉国举办中国图片展(一九八九年十月)。
  4.孟方在中国举办孟加拉图片和(或)绘画展览(一九八九年)。
  5.孟方派文艺界人士代表团4-6人访华。
  6.孟方派2-3人文物和博物馆专家考察组访华。
  7.双方各派2-3名画家到对方国家进行二周的工作访问。
  8.双方鼓励用本国文字出版对方国家的历史和文学作品。
  9.双方互相推荐并交换各自的优秀文学作品,交流图书和资料。
  10.双方互派政府文化官员代表团访问对方国家。

 二、体育
  11.双方鼓励两国体育团队或运动员、教练员、体育官员和体育工作者进行互访和比赛。具体项目由两国体育机构另行商定。

 三、教育
  12.一九八九年或一九九0年孟方派3-5人教育代表团访华。
  13.一九八九年或一九九0年中方派3-5人教育代表团访孟。
  14.中方每年向孟方提供12名本科生及2名研究生奖学金名额并提供他们来华学习和毕业回国的往返国际机票。具体学习科目另商。
  15.孟方每年向中方提供3名奖学金名额并接待中方根据需要派出的少数自费进修生或访问学者。具体学习科目另商。

 四、广播、电影、电视
  16.双方互派广播、电影、电视工作者代表团访问对方国家。
  17.双方互换电视节目及音乐录音。
  18.双方鼓励电影界的交流和合作。

 五、费用及其他
  19.实施本计划规定的交流项目所需费用,由派遣国负担派出人员的国际旅费,接待国负担其在国内期间的食宿、交通以及突然生病的医疗费用;双方举办展览的费用,由派出国负担展品的国际运费,接待国负担展览的组织和展出费用。如有特殊情况,双方另商。
  20.凡本执行计划中未具体规定执行时间和人数的交流项目,可由双方有关部门进一步协商。
  21.在本执行计划有效期间,如有一方提出新增加而又未列入本计划的交流项目,双方可根据需要与可能另行商定。
  本执行计划自签字之日起生效。
  本执行计划于一九八八年十二月十四日在达卡签订,一式两份,每份都用中文、孟加拉文和英文写成,三种文本具有同等效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孟加拉人民共和国政府
    代   表              代  表
     刘德有             赛义德·艾哈迈德
    (签字)              (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