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关于加强中央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时间:2024-07-06 23:36:15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903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关于加强中央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国家税务总局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关于加强中央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国税发[1995]188号

1995-10-10国家税务总局

  (通知略)
  关于加强中央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工作的意见
  中央企业所得税是中央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正确贯彻执行税收政策,保证中央财政收入,现就进一步加强中央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确保收入
  企业所得税是我国现行税制中的主要税种之一,它既是国家宏观调控经济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我国财政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在企业所得税收入中,无论是税源规模,还是税额比重,中央的企业所得税都占相当重要的位置。因此,各级国税机关,特别是这些机关的领导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加强中央企业所得税的征收管理工作是贯彻落实新税制,正确执行税收政策,确保税款及时入库的重要保证。要切实加强领导,多方面采取措施,健全管理机构,充实征管力量,抓好队伍建设,保证必要经费和设备。确保国家税款及时、足额入库是税收工作的中心,各级国税机关要紧紧围绕组织收入这一中心工作,认真抓好中央企业所得税收入任务的落实,要象抓增值税、消费税一样,切实做好中央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工作。要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及时掌握收入计划的执行情况,实行定期通报考核制度,大力清理欠税,严格执行征管法,确保完成和超额完成中央企业所得税收入任务。
  二、进一步划清税源,理顺关系
  划清税源,理顺关系,是做好中央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的前提。各级税务机关要严格按照国务院关于实行分税制的决定和《财政部关于中央企事单位在地方所办企业的所得税有关预算管理问题的规定的通知》、《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征收和管理范围的通知》等有关文件规定,进一步划清税源,明确征管范围,强化执法力度,保证政令畅通。要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法不依和错库、混库的行为,同时要与地税机关加强协作,理顺关系,杜绝征管交叉和漏管户,共同做好工作。
  三、坚持依法征税,强化税基管理
  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是税务机关征税的依据。在计征企业所得税上,要转变计税所得依附于企业财务制度的旧观念,应根据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及其有关规定正确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缴税额,在财务、会计处理办法与税收规定抵触时,要坚持依照税法计算征税。针对当前成本、费用列支比较混乱、税前扣除规定不完善等问题,各级税务机关要加强对税基的管理,对纳税人的一些重要列支项目,可要求纳税人专项申报,以便及时进行调整。
  四、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强化企业所得税征管,必须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各地税务机关要按照总局关于税收工作面向征管、面向基层转移的精神,强化、细化征收管理,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用制度规范征纳双方的行为。当前,各级税务机关应着重建立、健全以下几项制度:
  (一)财产损失审批制度。各地税务机关要根据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对纳税人申报的税前扣除财产损失进行核批,并允许以此为准在税前扣除。其具体审批办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税务局确定。
  (二)总机构管理费审批制度。总机构提取(或分摊)的管理费,其比例或数额,须报经税务机关审核批准,分支机构据以分摊扣除。总机构及所属企业是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其提取管理费的比例或数额,由国家税务总局批准或由总局出具委托书授权总机构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税务局审核批准,总机构及所属企业在同一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由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税务局确定审批权限并批准,未经税务机关批准的,不得允许在税前扣除。
  (三)亏损弥补审批制度。纳税人的亏损,须经税务机关审核认定方能弥补,未经税务机关审核认定,不得自行弥补。亏损应是经过税收调整后的,有财政亏损补贴的,应相抵后确定,不能享受双重照顾。对弥补亏损数额的审批权限,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
  (四)减免税审批制度。纳税人符合条件减税、免税的,必须报经税务机关审核批准,对纳税人的减税、免税,税务机关必须按照国家统一的规定执行,不得擅自放宽政策,超越权限减税免税。
  五、加强监督检查,严格税收执法
  对税收收入和税收法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是纠正各种违法行为,杜绝随意变通政策,加强税收纪律的有力保证。基层税务机关要根据企业所得税的统一法规和政策,对企业纳税情况加强监督检查,省级税务机关要加大监管力度,不仅要定期对基层税务机关执行各项税收法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而且要直接对重点行业、重点税源的纳税情况加强监督检查。无论是基层税务机关,还是上级税务机关,都要建立相应的监督检查制度,对发现的问题,要采取专文通报的办法下达,及时处理,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维护新税制的统一性和严肃性。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废止部分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决定(2003年)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民政府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废止部分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决定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令
第97号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废止部分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决定》,已经2003年6月20日市人民政府第7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市 长 石忠信
                        
二00三年七月七日



  为了维护法制统一,适应改革开放和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市人民政府决定对下列30件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予以废止:

  一、对与法律、法规不相适应,以及已被新的法律、法规所代替的下列19件市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予以废止:
 (一)《关于开发哈尔滨市劳务市场的规定》(1986年4月24日哈政发[1986]69号发布);
 (二)《哈尔滨市城市建设综合开发管理规定》(1986年6月20日哈政发[1986]87号发布);
 (三)《哈尔滨市城市建设综合开发企业管理办法》(1986年6月20日哈政发[1986]88号发布);
 (四)《关于企业向内部和社会集资管理办法》(1986年9月28日哈政发[1986]124号发布);
 (五)《关于收取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的规定》(1986年10月29日哈政发[1986]142号发布);
 (六)《哈尔滨市贯彻国务院和省政府改革劳动制度规定的实施细则》(1986年12月8日哈政发[1986]158号发布);
 (七)《哈尔滨市旅馆收购寄卖刻字印刷机动车修理业治安管理规定》(1987年10月30日哈政发[1987]102号发布);
 (八)《哈尔滨市乡镇级国家金库管理办法》(1988年4月25日哈政发法字[1988]11号发布);
 (九)《哈尔滨市工资基金管理办法》(1990年2月13日市人民政府令第2号发布);
 (十)《哈尔滨市私营企业劳动管理办法》(1990年12月8日市人民政府令第21号发布);
 (十一)《哈尔滨市全民所有制企业临时工管理办法》(1991年2月27日市人民政府令第17号发布);
 (十二)《哈尔滨市企业科研开发机构管理办法》(1991年3月22日市人民政府令第3号发布);
 (十三)《哈尔滨市实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办法》(1993年1月8日市人民政府令第1号发布);
 (十四)《哈尔滨市经纪人管理暂行办法》(1994年3月22日市人民政府令第3号发布);
 (十五)《哈尔滨市出让五荒土地使用权的暂行规定》(1994年12月8日哈政发法字[1994]8号发布);
 (十六)《哈尔滨市城区中小学校舍配套建设的规定》(1995年2月27日市人民政府令第3号发布);
 (十七)《哈尔滨市国有企业经营者年薪制暂行办法》(1996年1月1日哈政发法字[1996]9号发布);
 (十八)《哈尔滨市会计管理办法》(1999年1月4日市人民政府令第24号发布);
 (十九)《哈尔滨市政府采购管理暂行办法》(2000年8月28日哈政发法字[2000]23号发布)。

 二、对因调整政策已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下列7件市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予以废止:
 (一)《哈尔滨市成人教育工作若干规定》(1987年5月28日哈政发[1987]54号发布);
 (二)《哈尔滨市江上治安管理规定》(1987年6月20日哈政发[1987]60号发布);
 (三)《哈尔滨市小型国营企业拍卖管理办法》(1988年7月7日哈政发法字[1988]16号发布);
 (四)《哈尔滨市保护企业经营者合法权益的若干规定》(1988年8月26日哈政发法字[1988]25号发布);
 (五)《哈尔滨市留用聘用企事业单位退休职工的若干规定》(1989年5月10日市人民政府令第11号发布);
 (六)《哈尔滨市违反罚没管理法规处罚规定》(1991年5月17日市人民政府令第6号发布);
 (七)《哈尔滨市合作建设住房的规定》(1993年6月22日市人民政府令第11号发布)。

 三、对适用期已过或者调整对象已经消失的下列4件市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予以废止:
 (一)《哈尔滨市住房买债券的规定》(1992年11月20日市人民政府令第19号发布);
 (二)《哈尔滨市征收南直立交桥过桥费的暂行规定》(1992年11月20日市人民政府令第20号发布);
 (三)《哈尔滨市乡镇聘用干部养老保险办法》(1993年8月11日市人民政府令第15号发布);
 (四)《哈尔滨市占道经营管理暂行办法》(1994年5月7日市人民政府令第5号发布)。
本决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市政府关于发布《鄂州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参加医疗保险实施细则》的通知

湖北省鄂州市人民政府


市政府关于发布《鄂州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参加医疗保险实施细则》的通知

鄂州政发〔2007〕27号


各区、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市政府各部门:
《鄂州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参加医疗保险实施细则》经2007年10月9日(2007年第22次)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请遵照执行。

二OO七年十月十一日





鄂州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参加医疗保险实施细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体系,切实解决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以下简称低保对象)的基本医疗保障问题,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参加医疗保险暂行办法的通知》(鄂政办发〔2007〕68号)和《鄂州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施办法(试行)》(鄂州政发〔2000〕54号)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按照本办法参加医疗保险的对象是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未覆盖的低保对象。
低保对象以家庭为单位整体参保。
第三条 低保对象医疗保险,以保障住院和特殊慢性病门诊医疗为主,兼顾门诊医疗。
第四条 低保对象参加医疗保险,遵循以收定支、收支平衡、基本保障的原则;坚持缴费与待遇水平相挂钩;实行收支两条线,单独建帐,财政专户管理,专款专用。
第五条 低保对象医疗保险基金年人均筹资标准为150元,其中:省财政每人每年补助100元,市财政每人每年补助20元,所在区、街道办事处财政每人每年补助10元,市民政从医疗救助资金中每人每年补助20元。
基金超支部分由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金予以平衡。
第六条 市劳动保障、财政、民政、卫生等部门负责做好低保对象医疗保险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 市劳动保障部门是低保对象医疗保险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低保对象医疗保险政策的组织实施、业务经办和监督管理。
(二)市财政部门负责建立低保对象医疗保险基金专户以及资金的筹集、划拨和管理。
(三)市民政部门负责对低保对象进行资格确认,提供低保对象名单,组织集中办理低保对象参保手续。
(四)市卫生部门配合相关部门制定有关具体措施,加强惠民医院的建设与管理,落实惠民医院对低保对象的医疗费用减免政策等。
第七条 低保对象参加医疗保险的程序:
(一)市民政部门向市劳动保障部门提供低保对象名单。市劳动保障部门剔除其中已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后,将名单反馈给市民政部门。
(二)市民政部门根据市劳动保障部门核实的低保对象名单,通知低保对象办理参加医疗保险的登记手续,并由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在《社会救助证》上签章。
(三)市劳动保障部门及时启动参保人员待遇,并将参保名单提供给惠民医院。
第八条 参加医疗保险的城镇低保对象资格由市民政、劳动保障部门每年认定1次,每年11月中旬完成。
第九条 按本实施细则参保的低保对象被取消低保待遇的,当年仍按本实施细则享受医疗保险待遇,次年应按规定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或灵活就业人员医疗保险或城镇居民医疗保险。
第十条 参加医疗保险的低保对象自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签章并办理完参保登记手续之日起,可按本实施细则享受医疗保险待遇;新增低保对象从次年1月1日起按本实施细则享受医疗保险待遇。
第十一条 低保对象医疗保险基金的10%用于参保人员门诊补助。
低保对象按每人15元的标准建立门诊家庭账户,包干使用。每户年报销门诊医疗费用不得超过家庭账户总额,年末节余可转下年度使用。
低保对象在惠民医院就诊时,医务人员应记录其使用金额和费用明细等情况。
第十二条 惠民医院为低保对象定点医院。居住在乡镇的低保对象可就近选择乡镇卫生院“惠民医疗窗口”就诊。
第十三条 惠民医院应按照有关规定,具有基本医疗设施、技术水平及常见病的诊疗和抢救的必备条件和能力,保证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和诊断明确的慢性疾病及时有效的治疗。
惠民医院应按《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城市惠民医院的指导意见》(鄂政办发〔2006〕122号)的规定,减免低保对象住院检查、护理、床位、手术、放射、B超、心电图、常规化验等费用;实行药品集中招标、统一配送、平价销售;积极探索医药分开、降低医药成本的有效办法,为低保对象提供优惠医疗服务。
惠民医院应建立健全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医疗服务、医疗收费、药品购销、财务管理等管理制度,明确各岗位职责;严格执行医疗服务规定、诊疗规范和操作规程;建立健全低保对象医疗记录、档案和服务信息网络体系,加强对低保对象就诊就医的全程监督,实行单独统计核算。
第十四条 参保人员应携带由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签章的《社会救助证》到惠民医院就诊;惠民医院应严格查验《社会救助证》和参保名单,做到人证相符。
第十五条 参保人员在惠民医院住院及市内市外转院转诊的起付标准均为100元(对“三无人员”不设起付线),1个自然年度内统筹支付住院和特殊慢性病门诊补助之和最高限额为20000元。
第十六条 参保人员在惠民医院住院,起付标准以上、最高支付限额以下,在享受减免优惠政策后,符合医疗保险住院规定的住院费用由统筹基金按60%报销。
第十七条 参保人员自住院之日起,发生的所有医疗费用均由惠民医院填写《费用清单》,并由患者本人或其成年亲属签名;凡未经患者本人或其成年亲属签名的医疗费用,统筹基金不予支付,患者也有权拒付。
第十八条 参保人员在惠民医院住院,应向定点医疗机构缴纳一定数额的预付金。参保人员住院治疗终结后,由惠民医院按规定与患者个人结算,患者只需承担按比例自负的费用,个人预付金多退少补。
第十九条 惠民医院每月集中将参保人员住院病历、费用清单、相关票据等资料,送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审核。符合结算要求的,及时予以结算。
第二十条 参保人员患癌症、肾移植抗排、慢性肾功能衰竭透析等3种特殊慢性病的,其门诊费用给予定额补助。定额补助标准为:癌症150元/月;肾移植抗排500元/月;肾功能衰竭透析600元/月。
参保人员患上述3种疾病,可申报特殊慢性病门诊治疗,其程序为:本人申请、专家委员会评审、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审批。评审通过后,门诊医疗费用由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每季度报销1次。
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每季度评审公布1次。
第二十一条 参保人员实行定点对口转诊制度。本市对口转诊医院为市中心医院,省级对口转诊医院为湖北省人民医院。
参保人员因病确需转诊转院的,由惠民医院或首选定点医院提出转院意见报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备案后,可转市中心医院治疗;市中心医院提出转院意见报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备案后,可转湖北省人民医院治疗。
转市中心医院的,起付标准以上、最高支付限额以下,在享受减免优惠政策后,符合医疗保险住院规定的住院费用由统筹基金按50%报销;转省人民医院的,起付标准以上、最高支付限额以下,符合医疗保险住院规定的住院费用由统筹基金按40%报销。在非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就诊或未办理转诊手续的,所发生的住院费用不予报销。
转诊转院发生的费用,先由患者个人垫付,出院后15日内将本人《社会救助证》、专用病历、出院小结、医嘱、每日费用清单、有效报销凭证(发票)等相关资料送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审核后按规定报销。
第二十二条 参保人员的医疗费用超过最高支付限额的部分,按《湖北省城乡贫困群众医疗救助实施方案》等有关规定给予医疗救助。
第二十三条 低保对象医疗保险严格按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甲类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和医疗服务设施标准执行,特殊疾病、紧急抢救用药可放宽至乙类药品目录(具体办法由市劳动保障部门另行制定)。
国家和省、市基本医疗保险明确不予支付的费用不予报销。
第二十四条 惠民医院应遵守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的有关规定,配合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加强对参保人员医疗费用成本的控制与管理;应建立医疗保险信息平台,每日按时传输有关数据,及时提供参保人员就诊等有关信息。
惠民医院应配备专职医保人员,制定具体管理办法,建立首院、首科、首诊负责制;对医疗和药品费用实行价格公开,上墙公示;并积极主动与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共同做好服务工作。
第二十五条 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应与惠民医院按照“服务优质、降低成本、总额控制、收支平衡”的要求,签订定点医疗机构服务协议书,明确双方权利与义务,并就服务内容、服务质量、结算方式、考核标准及奖惩办法等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低保对象医疗保险待遇的落实。
第二十六条 参保人员必须遵守医疗保险的有关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责令退回已报销的费用外,可依照有关规定对参保人员和相关责任人员进行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一)将本人证件提供给他人用于就医、购药或冒名住院、开药、检查等医疗行为的;
(二)利用他人证件冒名就诊的;
(三)挂床住院的;
(四)其他违反基本医疗保险有关规定的情形。
第二十七条 市政府组织卫生、财政、劳动保障、民政、物价等部门加强对惠民医院及经办机构的监管,严格会计核算,规范财务管理,并建立日常检查和年终考核制度,严格兑现奖惩。
第二十八条 市劳动保障部门和财政部门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及低保对象医疗保险基金运行情况,对低保对象医疗保险费缴费标准提出调整意见,报市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二十九条 本实施细则由市劳动保障部门负责解释。
第三十条 本实施细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